那天走在回家路上突然想起02年not at all演唱会中的某个镜头,准确说是某一句话,回来和老大一说她立马就猜到:是那句“想成为你心中的特别”那句吧!嘿嘿嘿,知我者thunder也!我看着画面中某人带些羞涩又带些坏气的笑容冲下面说出这句话,看着台下疯狂的人们为他的话而愈加痴狂,我微笑的脸上估计也深深带出了难掩的羡慕吧。2002年的时候,我还只是一枚啥也不会、毫不起眼的小菜鸟。当然,等我第一次知道这场演出是在好几个月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从另一角度了解了什么叫现场,什么叫梦想,什么叫羡慕嫉妒恨。
今天上班时偷闲摸鱼,把多年前印象深刻的一篇旧文翻了出来,因为太长没能细读,只是看了其中的一小段,却足以重新勾起我心中各种因时间流逝而慢慢模糊的情愫——2002 东京游记 NOT AT ALL,作者 kaoru ,时间 2002.3。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原来在日本本土的CA演唱会是这个样子的,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一种叫作“演唱会报告兼游记”的文体。即使到了现在,那依然是一篇充满了画面感和感染力的奇文,在没有看到not at all DVD之前,已无数遍想象现场欢乐无限的场景,继而心向往之……在我捧着打印稿半夜躲在被窝里和现场的人们一起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也许就已经暗暗建立了梦想——我也要去现场,我也要成为台下幸福拍手欢呼的一员,我也要亲手写下那种充分浸润了满满情绪的文字,无须任何华丽的词藻,只要真实的记录自己的一切感受。
我认识kaoru就是通过她多篇的演唱会报告,对于这个用文字为尚未走出“八年抗战”资源贫瘠的我展现梦幻一样奇妙旅程的她来说,我真的是把她当成偶像一样来敬仰的,因为她经历着我不曾经历的神奇之旅,她看到了我不能看到的真实,她做着我欲为而不能的疯狂。
就是在这样一种悸动憧憬好奇的心情下,某一天,神经一下错乱的我,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给我的偶像去了一封电子邮件,发向大洋的彼岸,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动出击!(得意吧某k,就连T都是她主动找的我啊!)
现在想来,这个举动到底是对是错呢?哈哈哈哈,当时我到底是否过于理想化了?因为真实的kaoru様可是和我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别的哟!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之间的友谊前半截你来我往、吵吵闹闹,后半截心照不宣、风平浪静。。。。这其间的改变带来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她还在台湾,我们分割隔两地从未谋面,仅仅依靠网络联络的时候恰是我们交往最频繁的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会在MSN上聊到深更半夜。而自打她调到苏州作台干之后,按理,空间距离的改变应该会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或许,这也和这些年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吧。那个人,再也不仅仅存在于文章里依靠想象的那样了,他近得仿佛就在我身边,我不需要再依托转述来描摹他的模样,只有亲自的接触之后才知道,我心里的ASKA究竟是怎样的,那对我来说才是最真实、最独一无二的。可是,当年隔海聊天的情景依旧会深深印刻在心底,其实从未被遗忘过,没有那时候的铺垫和累积(这其中也包括各种引诱和刺激吧~~~),是不会有现在迅速成长的小河的,这点,我很感谢慷慨的k。
07年开始ASKA总共来过上海3次,加上我去香港、澳门各1次,东京2次,要是还算上记者会的话,前前后后也已经码了不少文了,基本上k文的两大精髓:第一,絮叨,我从头至尾严格贯彻,基本已自成一格;第二,就是超强的情绪感染力,这个么……我自己也不敢确定,也许有一点点吧,有哇?嘿嘿。
在某种程度上我大概算作运气还挺不赖的那种吧,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结识了大陆和台湾两大歌迷网站的灵魂人物,被她们当作小妹妹一样疼爱着,有什么消息、什么周边都会被惦记着,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某人强大的吸引力果然不同凡响,即使隔着山隔着海,依旧能够彼此吸引,轨道相交,谢谢ASKA。
至于我和k那惊心动魄、无与伦比、不可复制的首次会面——我这里就不多废话了,alive的报告里写得十分详细了。总之终生无法忘记那一面的震撼和惊诧指数,请容我此时此刻再仰天嚎上两句:天啊!!!这都是俩神马人啊,交友不慎啊!还有在FACES的现场,那个放肆的笑声,如今还能还敢还会这么笑话我的除了她就不做它想,而每次,我敬爱的老大都是帮凶!好吧,只有这两个人,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不论是蜜还是迷,都不容易混啊!
总觉得和k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不同于和T之间亲密无间的默契,也不像疯狂、小香那样属于闺蜜情深,在很多问题上也许是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的时候。和k说话是需要注意技巧的,这是经历过无数次莫名冲突之后总结的经验,任何敏感话题请绕道而行,面对一个比我还要孩子气的偶像大人,小迷甘拜下风。没辙,谁让她是我即便再怎么恨得牙痒痒也不愿失去的朋友之一呢。希望我对于她也是如此吧。
评论